English

山西的面食

1999-03-10 来源:生活时报  我有话说

所谓山西的面食,都是下锅煮的各种条条块块,日常大约有七八种花样供选择。

前一阵子,电视连续剧《雍正王朝》,演到山西境内的生活时,特意加了一个小饭馆里的刀削面镜头。一个伙计左手托一块白面,右手拿一把特殊的刀,把面削成细条,即所谓柳叶刀削面也。山西人看了很满意,说,是哩。外地人看了也会感受到地方色彩。山西刀削面闻名全国,各处都有。据说在香港和台湾也有。也有人说,美国华人聚居之地亦不少见。刀削面滑爽劲道,确有物色。不过从久居山西的人看来,山西面食(应以太原晋中一带为代表)的主要内容,却不只是刀削面。刀削面要纯白面做。而山西面食实际上当是杂粮型的。一说杂粮,许多人都会面带难色或惧色。这也难怪。回想当年,还不说三年困难时期,细粮是不能满足供应的,只能供20%,或10%。让我说几句老话给20来岁的年轻人听吧。那时,谁家要想请亲朋来家里吃顿饭,先得准备细粮,积攒或借贷。请一桌客,肉有一斤,即不算寒碜。这且不说,总不能叫客人吃粗粮,这是个大原则。宁可陪客时主人少吃几口。一般说来,凡到这种场合,主人一家作陪的人,饭量总是变得很小。只有小孩子不懂事,在桌上吃掉他爸妈省下的那三四两细粮。细粮何其珍贵呀。现在生活好了,大米白面一贯制,吃了20年。人们吃腻了,“粗粮细做”的小吃店打出了招牌。粗粮也能当作招牌打出来,足见细粮已不再引人注意,而且也说明:粗细粮之分也无人注意,所以“粗粮细做”的店里也未必高朋满座。我觉得在富足人们的眼里,粗细之分,倒也未必那么严。俄国富人的豪宴是用黑面包抹鱼子酱来吃的。西洋大菜盘里有土豆泥。美国人把煮老玉米搬上大宴。我们吃涮羊肉,最后不也是下一把杂面条来吃吗?可怕的不是杂粮,而是“一贯制”。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,其实是粗细均无不可的。我又说电视连续剧。前几年有个很不错的《晋昌源票号》。这倒并不是山西人拍的,里面却有一个细节给我印象很深。票号主人是晋中地区祁县人,堪称富甲天下。他吃饭前吩咐,要做杂面擦尖儿(山西面食的一种)。好像还说要多放点红面。他说这好吃。他说,皇上不吃这东西,是他没这个福气。你瞧这是多大的口气,你瞧山西人是多么喜爱杂面,高粱面面食。到底好吃不好吃?那要分开说。他吃的那种,以及一般百姓家里做出来的那些,要说好吃,首先是面好。同是高粱磨成的面,讲究大着呢。笔者在忻州地区生活过一年,那是山西吃杂粮为主的地方,但还不是饭食最讲究的地方。只说吃红面,也算讲究了。先把一大锅水烧开。顺便说一下,山西农民家里的锅直径都在二尺以上,一个光棍汉也是这种锅。水开,就把高粱放进开水去焯一下。开水立刻变为紫红汤。捞出高粱,摊在席上或砖地上控水。大约一日二日后,米未全干,略潮。这时就用石磨去磨。磨出的面,是白的,微有点高粱色,不是内行人也不知它的出身。这种面我吃过,家家户户都是这么吃的。它没有涩味,似乎还有微甜,清香。说高粱面清香,有人不信,其实是有的。不过讲究一些的人家不用纯高粱面做面食。他们总是掺合一定的白面、豆面于其中。那位票号主人吃的就是这种。也许他家的白面比例大些。所谓山西的面食,都是下锅煮的各种条条块块,日常大约有七八种花样供选择。山西人说,像苏北、鲁南一带用高粱面来蒸,烤饼子或窝头,太亏了材料。高粱面不煮,没味。我作为一个外乡人,吃这些山西面食也觉风味绝佳,而且甚为佩服。

至于雁北一带的荞面、莜面,可做出的花样也很多,有些如工艺品一样精致。我不专介绍山西面食,也介绍不了,就此打住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